华南检测
优尔鸿信电子
产品检测第三方机构,始于1996
4008452188
手机:16675391445

LED发展简史

电子产品检测,一份报告,全球通行!


技术萌芽期(10世纪60年代 - 80年代)

1962年,美国科学家尼克·何伦亚克(Nick Holonyak Jr.)成功研制出第一颗红色可见光LED,这标志着LED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实用化阶段。同年,通用电气、孟山都、IBM联合实验室研制出发红光的砷化镓磷化物(GaAsP)半导体化合物,使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开启商业化进程。此时LED发出红光(λp = 650nm),在20毫安驱动电流下,光通量仅千分之几个流明,发光效率约0.1流明/瓦。


1965年,首个商用发光二极管诞生,它是由锗材料制成、发出红外光的LED,单价约45美元。不久后,孟山都和惠普推出由GaAsP材料制成的商用红色LED。


1968年,LED研发取得突破,GaAsP器件采用氮掺杂工艺,效率提升至1流明/瓦,可发出红、橙、黄光。


1971年,同等效率的GaP绿色芯片LED面世。70年代,LED因在家庭和办公设备中广泛应用,价格大幅下降。70年代中期,引入元素In和N,使LED能产生绿光(λp = 555nm)、黄光(λp = 590nm)和橙光(λp = 610nm),光效也有所提高。


1972年,黄光LED被发现,LED亮度显著提升。


1980年代,单色LED显示屏出现,多用于车站、银行等场所的指示牌。80年代初,AlGaAsLED问世,发出红光,发光效率达10流明/瓦。


90年代初,发红光、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、蓝光的GaInN两种新材料研发成功,大幅提高了LED光效,以GaAlInP技术为例,其提供的最佳红色器件性能比当时标准GaAsP器件高10倍。

实用化突破期(10世纪90年代)

1990年代初,蓝光LED研发成功,显示屏进入双基色时代(红 + 绿),支持16级灰度,画面开始具备动态效果。


1991 - 2001年,材料技术、芯片尺寸和外形尺寸的进一步发展,使商用LED光通量提高近30倍。1994年,日本科学家中村修二在GaN衬底上研制出第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,引发GaN基LED研发热潮。


1995年,红、绿、蓝(RGB)三原色LED组合技术成熟,全彩LED屏首次进入市场,可显示数百万种颜色,迅速占领体育场馆和广告领域。


1990年代后期,用蓝光激发YAG荧光粉产生白光的LED被开发出来,但存在颜色不均匀、使用寿命短、价格高等问题。随着技术进步,近年来白光LED发展迅速,发光效率已达38lm/W,实验室研究成果可达70lm/W,远超白炽灯,接近荧光灯。


高清智能化(21世纪00年代 - 10年代)

21世纪00年代,以GaAlInP做成的LED在红、橙区(λp = 615nm)光效达100流明/瓦,GaInN制成的LED在绿色区域(λp = 530nm)光效可达50流明/瓦。LED显示屏像素间距缩小,分辨率大幅提升,室内外大屏得到普及。2007年,iPhone采用LED背光屏,推动消费电子领域技术融合。


21世纪10年代,小间距技术突破1mm,实现4K/8K超高清显示,应用于监控中心、会议室等精细场景;柔性屏问世,开启创意显示新纪元。


未来趋势(21世纪20年代至今)

技术升级方向包括超高动态范围(HDR)、节能与环保,采用低功耗LED芯片和可回收材料。


智能化融合加速,5G + AI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与智能内容管理,触控与AR集成应用于教育、零售等场景。LED的发展改变了照明和显示领域,成为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桥梁,未来有望在智能家居、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。


LED应用领域


照明

LED作为新型照明光源,具有高效、节能、环保等优点。相比传统白炽灯和荧光灯,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、减少碳排放,且寿命长、维护成本低,为城市和家庭照明提供便捷经济的解决方案。


信号灯

LED因高效、低功耗、长寿命,广泛应用于交通信号灯领域。相比传统光源,其亮度更高、寿命更长,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

显示屏

LED显示屏具有高亮度、高清晰度、色彩鲜艳等特点,常用于广告牌、舞台背景、体育场馆等场合。随着技术发展,其尺寸和分辨率不断提升,显示效果更加精细。


植物生长灯

LED可应用于植物生长灯领域,通过控制光谱和光照强度,调控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周期,提高生长效率和品质,为蔬菜、花卉种植及植物工厂提供支持。


其他应用

LED还应用于汽车照明、医疗设备、安防监控等领域。随着技术发展和成本降低,其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。

LED从偶然发现到成为主流光源,历经多年探索,每次技术突破都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,未来将与新技术深度融合,拓展更多可能。


参考资料

  1. 科学史话 | LED照明发展史,电子科技博物馆;

  2. LED显示屏技术进化史:从实验室光点到数字世界的视觉革命,LED屏博士;

  3. 《LED人生:让历史告诉未来》,梁红兵著,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2年10月出版;

  4. 《LED照明——第三次照明革命》,欧阳东著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;

  5. 《LED照明应用技术》,法国学者帕特里克·莫蒂尔撰写、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。


常见问答


LED封装失效的主要表现有哪些?


  1. 材料劣化:环氧树脂等封装材料在光照和温升下光透过率下降,导致光效降低。

  2. 腐蚀:水汽渗入封装内部,导致引线变质、PCB铜线锈蚀或芯片表面漏电。

  3. 气泡残留:封装过程中材料内部残留气泡,加速腐蚀或导致机械应力集中。

更多LED封装失效原因分析,建议咨询第三方实验室,获取专业建议。


联系我们


版权声明:优尔鸿信检测技术(深圳)有限公司版权所有@2025,转载请注明出处:电子检测网 www.urhxee.com



推荐阅读

金属材料检测:从源头把控品质

大功率 AI 服务器可靠性试验简介

电子电器管控物质检测:环保合规的必由之路

LED发展简史